您當前位置:采招網 > 招標頻道 > 招標日歷 > 招標公告 >  關于發布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第二批的通告

關于發布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第二批的通告

來自:采招網(www.shtyqiche.cn) 基金 自然 創新

所屬地區 陜西省 發布時間 2024/3/20 關鍵詞基金自然創新   近期更新29192項目點擊關注“基金,自然,創新”實時招標項目

項目招標進展

注冊即可查看免費招標信息  立即免費注冊   立即登錄     服務熱線:400-810-9688

如果您已經是會員請先登錄

關于發布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第二批)的通告

: 時間:2024-03-20 :

各單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第二批),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申請。

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

聯合基金項目指南(第二批)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圍繞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促進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創新,推動我國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2024年度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第二批)以重點支持項目的形式予以資助,資助期限均為4年,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260?萬元/項。

  一、生物與農業領域

 ?。ㄒ唬┝⒆憬K省生物與農業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求,圍繞合成生物調控機制、瀕危動物保護、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畜禽病原傳播防控等領域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酸性多糖生物合成與結構修飾調控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05的下屬代碼)

  圍繞江蘇省合成生物與生命健康產業重大需求,開展肝素、硫酸軟骨素等高生物活性酸性多糖生物合成研究,闡明酸性多糖分子量分布與調控機制,在揭示磺酸化修飾關鍵酶構效機理的基礎上發展蛋白質工程改造方法,為微生物高效合成酸性多糖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2. 功能性脂質化學品的微生物合成及調控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圍繞江蘇省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解析產油微生物的油脂和特定脂肪酸合成分布規律,闡釋脂質化學品合成的調控機制,發展便捷、高效的產油微生物基因組編輯技術,構建新一代高產脂質化學品的細胞工廠,為微生物脂質化學品合成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3. 梨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申請代碼1選擇C15的下屬代碼)

  針對我國梨優質種質資源挖掘利用不足的問題,發展梨全基因組選擇、精準高效基因編輯等技術,發掘并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新基因,創制出聚合優質、廣適、抗逆、適宜輕簡管理等性狀的新種質,培育出突破性梨新品種和砧木。

  4. 主要大田或園藝作物重要性狀遺傳機制與設計育種(申請代碼1選擇C13或C15的下屬代碼)

  針對江蘇種業自主創新所面臨的關鍵瓶頸問題,挖掘控制大田或園藝等作物的抗病、高產、優質、理想株型以及抗逆的關鍵基因,闡明優異性狀形成的遺傳和分子機理,探索基于關鍵基因編輯的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新方法,創制優異新種質。

  5. 畜禽重要病原菌的跨種傳播機制與新型防控技術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18的下屬代碼)

  針對江蘇省畜禽養殖業危害嚴重的人獸共患病原菌,探究病原菌的變異、進化適應以及在不同宿主間的傳播路徑,研究病原菌耐藥性的形成機制及其在不同宿主中的免疫逃逸策略,開發基于Z堿基、抗菌肽、疫苗設計或生物治療等病原菌新型防控策略和技術。

  6. 長江江豚的瀕危機制與保護對策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04的下屬代碼)

  以長江中下游瀕危旗艦水生動物長江江豚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長江江豚的物種進化歷史、環境適應對策,特別是全球環境變化與人為影響下的種群衰退過程與瀕危機制,在長江大保護的背景下,為長江江豚保護與管理對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與理論基礎。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江蘇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ǘ┝⒆憬魇∩茖W發展需求,圍繞食品科學、發育生物學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鄱陽湖流域藥食同源植物活性多糖結構有序性與生物合成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C20的下屬代碼)

  以鄱陽湖流域富含多糖的藥食同源植物為研究對象,利用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和化學計量學等手段,開展多糖結構的有序性組裝研究,揭示典型多糖生物合成途徑及其調控機制,為活性多糖高效制備提供理論支持。

  2. 抗潰瘍性結腸炎中藥的藥效成分與免疫調節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2的下屬代碼)

  借助多學科交叉技術,從臨床療效確切的清熱解毒中藥中獲得抗潰瘍性結腸炎的藥效成分,結合體內過程及其與腸道菌群的互作,闡釋抗炎免疫機制,并構建合適的遞藥系統。

  3. 人源肝臟類器官模型構建及疾病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12的下屬代碼)

  建立肝臟發育、穩態和疾病發生的人源類器官模型;解析肝臟細胞發育、再生與病變的分子機制;利用肝臟類器官疾病模型開發藥物評價新體系。

  以上研究方向江西省以外的申請人應與江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ㄈ┝⒆汴兾魇∞r業和生物領域發展需求,圍繞重要糧食、經濟作物以及草食家畜抗逆和優異性狀形成機制等方面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小麥重大真菌病害廣譜抗性調控基因鑒定與利用(申請代碼1選擇C14的下屬代碼)

  挖掘被條銹菌、赤霉菌、白粉菌等共同利用的小麥基因,明確其在抗/感多種真菌病害中的貢獻,揭示小麥不同真菌病害的共性發病機制,為精準基因編輯提供重要靶點,為種源創新提供理論依據。

  2. 干旱條件下蘋果砧木水分和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學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C15的下屬代碼)

  圍繞黃土高原蘋果產區土壤水分和養分匱乏的問題,解析蘋果優異砧木資源在干旱條件下水分、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基礎和遺傳特性,挖掘關鍵基因并創建矮化砧木優異新種質,為旱區蘋果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新材料。

  3. 特色秦藥基因資源挖掘與優異性狀形成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02的下屬代碼)

  針對秦藥遺傳背景不清、種質創新不足等問題,收集并保存酸棗仁、黃芩等種質資源,挖掘影響藥材品質、產量、抗旱性等目標性狀的關鍵基因,構建分子調控網絡,解析優異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創制新種質。

  4. 陜北白絨山羊產羔數的遺傳、營養及免疫綜合調控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17的下屬代碼)

  針對陜北白絨山羊產羔率低、產羔數調控機制不明確的問題,從遺傳、營養、免疫的角度解析調控白絨山羊產羔數的因素,闡明其調控機理,構建白絨山羊卵泡發育及排卵調控技術體系,為創制高免疫力、高產羔數的白絨山羊種羊提供理論依據。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陜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二、環境與生態領域

 ?。ㄒ唬┝⒆憬K省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需求,圍繞碳中和前沿技術、環境污染治理、生態水文與水資源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秸稈源益生元創制及其調控土壤根際的生物學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針對秸稈資源化利用與土壤改良關鍵技術問題,挖掘并改造秸稈分解多功能酶系和產酶底盤細胞,闡明酶系高效分解木質纖維素及功能物質定向釋放的機制,研發秸稈源益生元低碳化制備工藝,揭示益生元調控根際微生物區系演替和促進植物生長的生物學機制。

  2. 重霾污染二次細粒子生成機制與控制策略(申請代碼1選擇B06的下屬代碼)

  針對典型區域重霾污染成因及防控的關鍵科學問題,融合多尺度多場景外場觀測、無機/有機全化學組分分析和數值模擬,揭示真實重霾條件下大氣顆粒物尤其是二次細粒子的形成機制,明確排放-氣象-二次污染之間非線性響應規律,提出區域重霾污染的高效防控策略。

  3. 禁漁背景下湖泊碳匯漁業過程及調控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C03的下屬代碼)

  針對湖泊禁漁背景下碳匯漁業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江蘇省典型湖泊生態系統漁業碳匯特征及潛力,闡明漁業資源演變驅動的生態系統碳匯過程,揭示禁漁對湖泊固碳效率的影響及調控機制,提出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碳匯漁業擴增途徑。

  4. 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聯合修復與高值利用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植物篩選與高值利用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園藝植物與重金屬超積累植物高效聯合修復與高值利用機制研究,評估植物聯合修復的土壤環境風險,闡明重金屬污染土壤園藝植物安全生產與超積累植物高效富集的生理和分子機制。

  5. 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大模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5的下屬代碼)

  針對精細化天氣預報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發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大模型關鍵技術,構建基于氣象物理約束的天氣系統神經網絡預報模式,研究關鍵氣象要素的超分辨率物理過程解譯方法和多維張量并行計算技術,提升天氣預報模型的預報精度和運行效率。

  6. 公里級分辨率碳收支智能感知及同化核算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1或D05的下屬代碼)

  基于溫室氣體精細核算對精準化碳同化反演系統的科技需求,研發CO2和CH4濃度星空地一體化高精度智能感知技術,構建CO2和CH4多源觀測資料的集合同化方法,研發公里級分辨率碳收支同化核算系統及其理論體系,為溫室氣體排放精細化核算及碳中和路徑優化提供支撐。

  7. 水稻表型與稻田甲烷排放的關系及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C13的下屬代碼)

  針對水稻高產與碳減排協同的關鍵科學問題,鑒定高產管理水平下低甲烷排放水稻品種,明確低甲烷排放水稻關鍵表型,探明其與稻田甲烷排放的關系,揭示高產減排協同的“作物-微生物”互作機制,為高產減排水稻品種選育與稻作技術創新提供科學依據。

  8. 核應急醫學救治新型輻射防護藥物創制及作用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B06的下屬代碼)

  針對不同核輻照條件下輻射損傷防護的科技需求,基于關鍵損傷機理建立防護藥物篩選設計新方法,研發具有預防和治療輻射損傷的新型多靶點藥物,闡明藥物中不同輻射防護作用基團的協同增效機制,為發展系列新型輻射防護藥物提供依據。

  9. 南水北調東線湖泊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7或D01的下屬代碼)

  針對目前南水北調東線江蘇境內湖泊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典型湖泊生態系統長期演變規律、突變過程和驅動機理研究,揭示其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明確極端氣候事件和跨流域調水對湖泊生態安全的影響,提出改善湖泊生態系統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的策略。

  10. 鋰電池廢水低碳處理新技術與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10的下屬代碼)

  針對鋰電池生產廢水金屬離子賦存狀態復雜、難降解有機氮生物轉化途徑調控難等問題,發展關鍵金屬離子界面靶向回收原理與新方法,建立難降解有機氮生物轉化調控技術,研發鋰電池廢水低碳高效處理新工藝,為鋰電池行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11. 濱海濕地碳匯變化特征及模擬預測(申請代碼1選擇D07或D01的下屬代碼)

  針對江蘇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碳匯特征不清、形成機制不明等問題,研究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濱海濕地碳儲量與碳通量的時空動態特征及驅動機制,揭示碳匯關鍵形成過程及其調控機制,構建固碳增匯定量評估模型,預測氣候變化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增匯潛力。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江蘇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ǘ﹪@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聚焦生態環境恢復、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濕陷性黃土災害防治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與土壤水文過程的互饋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D07的下屬代碼)

  針對黃土高原植被變綠與土壤水文過程關系不明問題,研究黃土高原區域尺度深層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揭示植被恢復與深層土壤水分動態互饋機理,闡明不同變綠程度下土壤水分變化的關鍵層位與通量,提出黃土高原植被恢復與土壤水資源適應性格局的人工調控策略。

  2. 毛烏素沙地高強度采煤下生態水文系統演變及修復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E09的下屬代碼)

  針對毛烏素沙地高強度采煤影響生態水文系統演變及修復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地表水、包氣帶水和地下水遷移轉化過程,明晰生態系統采損特征與承載力演變機理,闡明采后礦區生態水文系統互作機制與修復閾值,發展井工和露天礦區生態水文耦合修復理論。

  3. 陜西南部黑色頁巖形成過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及其資源效應(申請代碼1選擇D02的下屬代碼)

  針對陜西南部新元古代至寒武紀黑色頁巖形成過程中的地質微生物作用與其中的礦產資源富集機制之間關系不明的問題,闡明黑色頁巖形成過程中的微生物類型和地質作用,解析黑色頁巖中的微生物沉積、成巖、成礦、成藏機制及其資源效應。

  4. 濕陷性黃土微波燒結多物理場效應與加固修護機理(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濕陷性黃土燒結方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濕陷性黃土的大功率微波燒結加固方法,建立黃土燒結過程的多物理場效應模擬方法,揭示濕陷性黃土與微波的相互作用機理,開展微波燒結裝置研制與試驗驗證監測研究,為濕陷性黃土燒結提供綠色環保的新方法。

  5. 關中平原地區污水收運過程碳排機制與減排原理(申請代碼1選擇E10的下屬代碼)

  針對關中平原城市污水管網碳排放關鍵科學問題,厘清碳污染物在污水收運過程中的賦存特征和相間轉化遷移規律,闡明污水管網系統碳排放形式和關鍵路徑,建立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出碳污染物相穩定調控理論,為關中平原地區污水收運系統低碳運行提供技術支撐。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陜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三、能源與化工領域

 ?。ㄒ唬﹪@江蘇省在清潔能源與綠色化工領域的發展需求,圍繞清潔能源轉換與利用、高效能源存儲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新型寬帶隙無機及有機無機雜化薄膜光伏電池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9的下屬代碼)

  針對現有晶硅疊層光伏電池中互聯層光學和電學性能難以平衡等問題,開展與晶硅光學耦合的無機及有機無機雜化寬帶隙薄膜光伏器件研究,探索大面積高性能薄膜制備技術,發展界面修飾策略,揭示疊層光伏器件中光生載流子的傳輸和復合機制及調控原理,為光伏電池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供理論支撐。

  2. 高密度快響應儲熱儲氫機理及系統設計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6的下屬代碼)

  面向能源高效利用和低碳轉型的重大需求,針對儲熱儲氫機理的關鍵科學問題,構筑高焓值高導熱復合相變材料,闡明跨尺度多界面熱質傳遞機理與固液相變過程演化規律,構建高密度快響應相變儲熱儲氫系統的設計方法,實現高溫相變儲熱與固態熱化學儲氫協同增效。

  3. 高比能動力電池電極界面穩定性及協同構效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2的下屬代碼)

  面向高比能動力電池安全性和環境適應性等需求,聚焦電池電極界面穩定性研究,構建電極界面動態模型,解析高低溫工況下動力電池失效機制,闡明界面與電池性能的協同構效關系,為下一代高比能電池研發提供科學支撐。

  4. 高安全儲能電池電化學微界面演變與動態重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設計功能性電極材料微界面,發展原位電化學界面演變新方法,探究微界面結構劣變與電池性能失效關聯機制,闡明多組分微界面動態演化機理,實現微界面原位動態可逆重構,揭示動態微界面多因素耦合對其電化學性能的影響規律,構建適合深水、高空、高低溫等多域應用的高安全儲能電池體系。

  5. 高溫膜材料及電極設計制備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圍繞直接氨燃料電池陶瓷質子導體電解質膜及空氣/氫氣電極材料等體系,研究兼具高電化學活性、高溫熱穩定性的膜材料和電極結構,闡明電極和電解質膜界面耦合機制,揭示實際工況條件下膜電極材料的衰減機理。

  6. 生物醫藥分離膜材料綠色制備與分離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面向生物醫藥產業活性物質精準分離需求,研制以天然產物為單體的高性能納濾膜材料,發展納濾膜微結構精準調控的新方法,探究離子和關鍵活性組分傳質機理,實現關鍵活性組分的高效分離,為生物醫藥分離膜國產化奠定理論基礎。

  7. CO2高效分離捕集材料與外場強化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針對CO2高效分離需求,發展外場響應型吸附(吸收)新型功能材料,揭示材料構效關系和外場強化分離機制,闡明外場對材料性質和分離性能的調控機理,為開發高效低能耗CO2捕集分離工藝和過程提供理論支撐。

  8. 團簇組裝催化劑的構筑及應用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1或B02的下屬代碼)

  聚焦異氰酸酯單體材料經羰化反應精準合成的難題,利用原子團簇內核的本征活性,將其配體作為外圍組織構筑兼具均多相特性的催化材料,揭示其內核與外圍組織協同的催化新機制,實現轉化率與選擇性的同步提升,為高端聚氨酯材料單體合成提供科學依據。

  9. 重力壓縮空氣儲能運行穩定性與控制策略研究 (申請代碼1選擇E08的下屬代碼)

  針對新型重力壓縮空氣儲能裝置運行控制難題,研究高壓氣體作用下密封膜與重力塊“氣-固-膜”動態耦合行為,探究重力塊姿態傾斜臨界失穩機理,發展安全穩定運行控制技術。

  10. 高性能催化膜材料及膜反應器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針對催化膜反應器的應用需求,發展多通道陶瓷膜表面特性調控方法,闡明活性組分在膜上的分布及調控機制,揭示催化膜放大制備規律。構筑催化膜反應器,研究膜分離過程與催化反應過程的耦合規律,發展催化膜反應器強化理論。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江蘇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ǘ﹪@江西省能源與化工產業發展需求,針對礦業與冶金工程、金屬能源、環境工程等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固廢/廢液選擇性資源化轉化與減容固化新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10的下屬代碼)

  面向典型固廢/廢液中重金屬資源化利用的需求,探索環境介質中重金屬的極限遷移、選擇性資源轉化、放射性有機廢液減容固化新機制,研究選擇性吸附-資源轉化-減容固化的新材料、方法和工藝。

  2. 離子吸附型稀土浸取過程液流調控與資源化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離子型稀土浸取和選冶化工分離過程效率低和環境污染問題,開展礦體礦物學特征、孔隙演變規律研究,揭示基于液流滲透性調控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浸取機制,研發綠色低碳的有價元素循環利用與污染控制技術。

  3. 高容量、長壽命稀土合金儲氫材料及吸放氫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1的下屬代碼)

  針對固態合金材料儲氫容量有限、循環壽命低等問題,研制高容量、長循環壽命的稀土合金儲氫材料,研究不同稀土元素在合金材料的化學形態及其分布,揭示其對材料吸放氫效率影響規律及作用機制,構建新型高容量、長壽命稀土合金儲氫體系。

  4. 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用熱電材料制備及器件服役性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針對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熱電轉化效率低的問題,設計與制備高性能熱電新材料,研制新型熱電器件,揭示高溫下熱電材料界面層的演化及衰減機制,構建高性能原理樣機,研究熱電器件的服役性能。

  5. 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1的下屬代碼)

  面向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分子精準合成,瞄準“有機化學+計算化學”學科交叉前沿,以復雜取代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分子為合成對象,圍繞反應設計、機理和適用性開展系統研究,為核苷酸類藥物的催化合成提供新方法。

  以上研究方向江西省以外的申請人應與江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ㄈ﹪@陜西能源化工領域產業升級與技術更新,聚焦能源深度開采、可再生能源利用、高價值化工產品開發等方向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非常規儲層巖石礦物元素與有機組分的激光光譜檢測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7的下屬代碼)

  面向頁巖油氣等非常規化石資源勘探開發需求,研究復雜巖石基質下激光誘導擊穿光譜的激光作用機理、光譜調控增強方法及定量測量算法,研發多激光光譜融合的檢測方法及裝置,實現巖石礦物元素含量與有機質特征的快速檢測。

  2. 煤礦火與瓦斯典型災害風險智能預測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4的下屬代碼)

  針對煤礦多種隱蔽致災因素難識別的問題,研究煤礦火與瓦斯典型災害多因素耦合致災機理,建立煤礦典型災害風險人工智能預測模型,基于監測監控數據挖掘風險隱患的本源,實現開采過程中災害風險的早期預警和精準防范。

  3. 基于生物質和化工固廢的超低溫超級電容器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針對規?;瘍δ艿牡统杀竞湍蜆O寒需求,研制以生物質和化工固廢為原料的高效碳基復合電極材料,制備超低溫和耐高壓電解液,揭示電極與電解液的耦合規律、界面電化學反應的儲能機制,研制超低溫(低于零下70℃)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4. 富油煤中低溫熱解煤焦油選擇性制芳烴的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的下屬代碼)

  面向富油煤中低溫熱解煤焦油高值利用的重大需求,研究煤焦油分離、催化轉化等制芳烴的新方法,揭示煤焦油不同組分的分離機制和轉化規律,為煤焦油高選擇性制芳烴新技術提供理論基礎。

  5. 城鎮建筑太陽能零碳供暖設計方法體系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8的下屬代碼)

  針對黃土高原地域氣候、太陽能稟賦及城鎮建筑特征,提出建筑差異化高效保溫設計原理,研究分時分區供暖熱需求規律及負荷計算方法,闡明太陽能多元熱源協調、按需蓄取熱及管網寬幅精準輸配機制,構建全太陽能供暖設計方法體系,為實現城鎮建筑零碳供暖提供理論基礎。

  6. 礦區深層無人掘進裝備高精度定位與環境重構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5或F03的下屬代碼)

  面向礦區無人掘進裝備智能化發展需求,探索掘進環境下光場多測點高精度并行定位機制,闡明多模態信息耦合的自主定位機理,研究巷道數字化模型實時構建理論,提出無人掘進裝備自主感知與可靠定位方法,為發展高端裝備提供科學支撐。

  7. 能源化工有機固廢氫碳聯產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8或B06的下屬代碼)

  針對含油污泥、焦油渣等能源化工有機固廢的高效利用需求,設計和制備熱解/重整耦合催化劑,揭示催化劑結構、耦合方式對有機固廢氫碳聯產的影響規律,闡明反應機制,為有機固廢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論基礎。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陜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四、新材料與先進制造領域

 ?。ㄒ唬┽槍K省在新材料與先進制造領域的發展需求,圍繞新材料的設計與制備、微納及精密制造等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分子量子材料的原子級制造(申請代碼1選擇B02的下屬代碼)

  發展原子精度的表面在位合成方法,精準制備有機分子磁體、有機拓撲材料、有機開殼層材料等新型分子量子材料,利用基于掃描探針顯微鏡的原位、多物性表征技術實現對分子量子材料的幾何結構、組成、價態、自旋、電子結構等基礎物性的原子級表征,并建立基礎物性與器件性能的跨尺度模型,為研制新型分子量子器件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2. 碳基團簇電子器件的原子制造(申請代碼1選擇A21的下屬代碼)

  針對下一代新型微納電子器件基元和功能集成的重大需求,制備多場響應性碳基團簇,調控其在多種外場下的響應特性,并揭示其在外場下的響應機制,進一步以碳基團簇為基元,研制極限微納尺寸的碳基電子器件,并實現信息存儲、計算、傳感等功能。

  3. 低維雙極性過渡金屬基n/p型半導體材料及界面的精準構筑與調控(申請代碼1選擇F04的下屬代碼)

  圍繞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對半導體材料的需求,設計并精準制備低維n型和p型過渡金屬化合物半導體晶圓,探究大面積、低缺陷密度材料可控生長的動力學過程,提出構筑有序介觀納米結構的原子制造策略,揭示其對載流子輸運的影響和調控機理,為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提供新的物質基礎和技術途徑。

  4. 低維過渡金屬氧化物制備及其關聯量子態調控(申請代碼1選擇A20的下屬代碼)

  圍繞新型低維過渡金屬氧化物的新奇關聯量子態及其調控等基礎科學問題,發展原子尺度精確可控的氧化物外延薄膜生長、剝離和精準轉移技術,制備高質量氧化物自支撐人工微結構,研究應變(梯度)、維度及界面等因素對其物性及關聯量子態的調控,并揭示其物態調控新規律。

  5. 基于鐵電納米拓撲結構和超構表面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與器件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A20的下屬代碼)

  針對物質檢測和信息存儲器件的高集成度、低能耗、高效率等迫切需求,發展鐵電納米拓撲結構的精準制備技術,優化級聯超構表面的設計、加工集成和專用校準方案,開發基于鐵電納米拓撲結構和超構表面的新型多功能材料,揭示電、力、光、熱等外場對其物性調控的規律和機制,并研制基于該材料的存儲、檢測、傳感等新型器件。

  6. 高穩定性可變構聚合物的物態基礎與分子調控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B05的下屬代碼)

  針對可變構聚合物材料功能基團與網絡有序度協同機制關鍵問題,開展聚合物材料物態調控和構效關系研究,探索分子工程、物態調控對材料性能穩定性的影響規律,闡明與高分子加工技術的耦合機制,為高性能可變構聚合物材料的規模制造與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7. 水泥基復合超材料多尺度力學與智能設計(申請代碼1選擇E02或E08的下屬代碼)

  圍繞戰略性結構材料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和高性能化的重大需求,開展負泊松比超材料與水泥基材料復合的研究,研究水泥基復合超材料多尺度力學本構關系,揭示水泥基復合超材料多尺度結構對模量、強度和韌性影響機制,提出水泥基復合超材料智能設計方法,構建水泥基復合超材料高通量數據庫,實現以強韌協同提升和經濟最優化為目標的水泥基復合超材料結構逆向設計。

  8. 具有空間分離特征的等離激元光催化材料的構筑及調控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5的下屬代碼)

  通過設計并精準構筑具有空間分離特征的等離激元光催化劑,探究等離激元光催化過程中的熱電子注入和熱載流子產生及輸運行為,揭示其空間分離特性及調控機制,發展太陽能驅動二氧化碳還原的新方法,拓展等離激元納米材料在太陽能轉換領域的應用,為實現碳中和提供新的發展途徑。

  9. 新型近紅外光動力治療光敏劑制備及作用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3或E13的下屬代碼)

  圍繞光敏劑在光動力治療中應用關鍵問題,發展高效近紅外光敏劑的設計理論和技術,探究影響光敏劑激發態釋能的關鍵因素,研究光敏劑結構、激發態行為與高活性氧產生能力之間的內在規律與調控技術,實現近紅外光敏劑診療性能的突破,為高效光動力治療提供技術基礎。

  10. 鈦合金構件多能場輔助三維彎扭精準成形理論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航空航天用高性能復雜截面型材鈦合金三維彎扭構件高精度一體化制造的需求,開展鈦合金型材多能場彎扭成形機理與宏微觀建模研究,揭示多能場作用下不規則型材截面與彎扭回彈差異性響應機制,發展多能場彎扭成形過程中微觀組織演化與塑性失穩預測方法,建立復雜軸線形成與多參數協同精準控制模型,為復雜截面鈦合金型材彎扭構件高質高效成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1. 脈動態電解放電復合銑削加工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航空航天弱剛度結構制造挑戰,研究脈動態電解放電復合銑削加工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揭示能量脈動態可靠發生機制和復合加工成型規律,突破能量流/物質流脈動態耦合優化、產物快速輸運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為航空航天關鍵零部件高性能制造提供支撐。

  12. 大型構件多維度殘余應力場原位測量理論與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大型構件多維度殘余應力場原位測量迫切需求,探索多方向變形力與殘余應力場對構件變形的等效原理,揭示變形力對殘余應力場的多尺度表征機制,建立融合變形力數據與物理知識重構殘余應力場的神經算子模型,實現大型構件殘余應力場多維度精確原位測量。

  13. 高維電液驅動歐拉-拉格朗日系統數?;旌险{控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高維歐拉-拉格朗日系統動力學復雜、電液重載高性能調控難等問題,研究機-電-液動力學耦合作用機理,構建系統復雜動力學模型范式,提出電液驅動高性能數?;旌现悄苷{控方法,并在六自由度以上的關節型工業機器人上開展應用驗證。

  14. 面向本征柔性顯示驅動的有機半導體單晶場效應晶體管材料及集成器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3的下屬代碼)

  針對下一代顯示技術對有機半導體單晶場效應晶體管本征柔性驅動的需求,圍繞有機半導體單晶材料大面積制備、性能調控及器件集成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研制高遷移率有機半導體單晶場效應晶體管集成器件,突破有機半導體單晶場效應晶體管顯示驅動關鍵技術,為構筑有機本征柔性顯示器件奠定基礎。

  15. 高效柔性光學器件構筑與調控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B05的下屬代碼)

  面向微機器人對高效柔性分子器件的需求,以光能-機械能高效轉換為核心,以新型柔性分子材料的設計與制備為基礎,深入開展光敏配位聚合物材料、有機半導體發光材料的設計、制備和構效關系研究,發展高效柔性光學器件構筑新方法,突破能量轉換、光致形變、光電調控等關鍵技術,為高效柔性光學器件在微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奠定基礎。

  16. 月基裝備本體-足系-月壤耦合動力學與安全轉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或E08的下屬代碼)

  針對月球科研站構建過程中,月基裝備本體-足系-月壤耦合的科學問題,探究月基裝備足系-月壤接觸作用機理,建立月基裝備本體-足系-月壤耦合動力學模型,揭示月貌、月壤對月基裝備作業與轉運的影響規律,為月基裝備精準作業與安全轉運提供理論支撐。

  17. 電動重卡線控底盤主動增強感知與協同控制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12的下屬代碼)

  針對自動駕駛電動重卡線控底盤協同控制需求,研究線控底盤多矢量動力學耦合模型與主動增強感知方法,揭示電液復合轉向力與位移協同、多電制動動態協同的控制機理,提出線控底盤協同控制與車-路-云協同自主進化控制方法,為高級別自動駕駛發展提供理論技術支撐。

  18. 分布式驅動輪轂電機系統的應用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7的下屬代碼)

  針對分布式驅動輪轂電機系統工作環境惡劣、散熱困難、抗沖擊要求高等問題,研究輪轂電機電、磁、熱、力、流多物理場耦合機制,提出電機系統協同優化設計方法,突破復雜工況條件下電機高效散熱和高可靠密封關鍵技術,為分布式驅動輪轂電機系統產業化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19. 航空發動機陶瓷基復合材料結構跨尺度設計與制備(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為實現航空發動機連續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精細結構設計與可控制備,研究微觀設計與宏觀構筑方法,建立預制體編織及燒結致密化工藝的一體化集成技術,研發高強韌復合材料組織結構調控新方法與制備新技術,推動陶瓷基復合材料在我國先進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江蘇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ǘ┝⒆憬魇⌒虏牧吓c先進制造領域發展需求,圍繞新材料設計與制備、機械設計與制造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二維分子鐵電材料的設計、合成與性能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B05的下屬代碼)

  針對電子器件的微型化、輕薄化、集成化需求,發展二維分子鐵電材料的設計和制備技術,研究二維分子鐵電材料的組裝及薄膜構筑規律,揭示其結構與性能的構效關系,為超薄二維分子鐵電薄膜的應用奠定基礎。

  2. 航空工業用耐磨耐蝕涂層的綠色制備與應用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1的下屬代碼)

  針對航空工業對替代電鍍硬鉻的迫切需求,研發新型耐磨耐蝕涂層體系及其先進環保的再制造技術,揭示涂層成分、結構、制造工藝與性能之間的關聯,為傳統硬鉻涂層的升級替代奠定基礎。

  3. 釔鋇銅氧系高溫超導帶材MOCVD外延生長機理及制備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面向釔鋇銅氧高溫超導帶材在未來大電流輸電、強磁場等重要領域的潛在應用,研究帶材生長中稀土離子在氧氣氛下高結晶度的動力學及釔鋇銅氧微觀結構有序化機制,建立其與臨界電流密度的物理關聯,推動稀土高溫超導帶材MOCVD制備技術發展。

  4. 稀土摻雜磁改性陶瓷的電磁損耗機制和吸波性能調控(申請代碼1選擇E01的下屬代碼)

  針對高溫寬頻條件下吸波隱身對特種陶瓷材料的需求,開展稀土摻雜磁改性陶瓷涂層的頻帶調控研究,闡明熱場與電磁場耦合作用下磁疇演化規律,揭示多物理場下電磁損耗微觀機制,提出高溫吸波隱身調控策略。

  5. 3D打印再生型組織精細制造基礎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激光3D打印專用生物高分子球形粉體制備難題,研究不規則粉體在耦合外場下球化整形機制,發展生物高分子球形粉體制備技術,并探索再生型組織精細結構可控制造技術及其基礎理論。

  以上研究方向江西省以外的申請人應與江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三)立足陜西省新材料與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需求,聚焦新材料設計與高效制備、復雜結構的高性能制造等方面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大型樹脂基復材多筋曲面整體成型過程中結構缺陷演化機理與調控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A08的下屬代碼)

  面向我國新一代大型飛機研制中高性能復材整體成型制造的迫切需求,建立復材多筋曲面構件共固化整體成型的熱-流-固多場耦合分析模型,揭示多作用力下內部分層、樹脂不均、外形超差等結構缺陷形成與演化機理,提出高性能精確成型的多維優化調控方法。

  2. 實用化超導材料磁通釘扎機理及其增強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E02的下屬代碼)

  針對超導材料在磁場中性能衰減的問題,研究現有高溫和低溫超導磁通釘扎機理,構建磁通相圖,探明不同材料的主要磁通釘扎中心,解析磁通量子在熱、電、磁等多場耦合條件下的動力學行為,提出磁通釘扎增強方法,提升超導材料的磁場載流性能。

  3. 新型高熵納米復合涂層組織與性能調控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1的下屬代碼)

  面向精密加工對長壽命、高精度涂層刀具的迫切需求,研究高熵靶材微弧放電特性,多維度調控雙相高熵納米復合涂層組織,揭示雙相、同質多層極硬高熵納米復合涂層的強韌化機理,明確強膜基界面結合內在機制,為新型刀具涂層開發與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4. 原鎂純凈化物理化學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1的下屬代碼)

  針對原鎂雜質種類多、含量波動大、氧化夾雜多、現有純凈化技術成本高規模小的難題,研究原鎂純凈化的物理化學機理與控制方法,分析原鎂中的雜質存在狀態,闡明純凈化工藝過程中雜質演化的物理化學規律,發展大規模低成本雜質和氧化物管控和去除方法。

  5. 復雜外形功能結構一體化共形組裝機理和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面向空天飛行器共形天線等復雜外形功能結構一體化制造的迫切需求,開展高性能組裝機理和方法研究,揭示共形打印界面結合機理、缺陷形成規律與抑制機制,建立多場耦合的精度-功能一體化預測模型,提出功能結構高性能一體化共形組裝方法。

  6. 高性能二元難互溶金屬制備及其電弧作用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1的下屬代碼)

  針對輸變電及航空航天裝備用鎢銅、鈮鈦等關鍵材料使役性能提升的需求,開展二元難互溶金屬強電弧作用下燒蝕行為、熔化規律等共性技術研究,揭示材料強化機理及使役性能協同調控機制,形成制備技術原型,為苛刻環境下高性能二元難互溶金屬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7. 生物參數適配的鉭鈦基融合器可控制造及時空協同骨整合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E05的下屬代碼)

  針對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植入融合器骨整合和彈性模量不匹配的問題,探索基體與涂層界面強結合機理,揭示復合融合器骨整合時空協同調控機制,提出生物參數適配的“骨小梁”基體-涂層一體化的鉭鈦基融合器可控制造方法,為新一代高性能融合器研發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陜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五、電子信息領域

 ?。ㄒ唬┽槍K省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發展的重大需求,圍繞未來網絡通信、核心算法與未來計算、人工智能、新材料與新型信息器件、集成電路、以及量子信息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星地一體化智簡傳輸理論與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星地一體化傳輸所面臨的信道模型失配、傳輸復雜度高、普適性不足等挑戰,研究大維信道統計建模及參數估計、信道知識地圖構建、位置信息輔助的星地一體化智簡傳輸關鍵性能分析、空口資源調配等理論方法,開展關鍵技術驗證,為未來星地一體化移動通信系統構建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2. 高速無線光通信信號處理與組網理論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面向未來空天地海通信網絡建設需求,研究寬帶無線光信號傳播特性,探索高速無線光信號調制、光波束形成與調控、智能波長選擇等理論技術,突破有限資源下的低復雜度無線光信號處理方法,研究高速、靈活、高效的無線光通信網絡組網技術,為多場景、多業務無線光通信提供理論技術支撐。

  3. 基于可繼承學習的低成本大模型基礎理論與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針對當前大模型的行為不可控、隱私保護弱、應用門檻高的關鍵挑戰,研究基于可繼承學習的低成本大模型基礎理論。研究基于模型間可繼承信息的模型擴充機制,探索可動態匹配目標任務資源的模型高效適配機理,提出基于跨任務共性元信息的大模型訓練方法,為部署高安全、低成本、強隱私保護的大模型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4. 無人駕駛的3D環境穩健感知與精準預測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6的下屬代碼)

  面向無人駕駛領域的應用需求,開展行車環境感知與預測的基礎理論與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建立3D深度感知、場景分割、目標跟蹤、軌跡與占據預測、感知決策一體化的理論與方法,提升非結構化復雜環境下智能無人系統感知與預測的魯棒性、適應性、精準性和實時性。

  5. 環保型量子點發光的多尺度調控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4或F05的下屬代碼)

  針對環保型量子點顯示的瓶頸問題,研究離子軌道、尺寸分布、核殼結構與發光性能之間的多尺度構效關系,研究界面量子阱對激發態的影響規律,實現環保型量子點的高效發光,為廣色域環保型顯示提供理論基礎支撐。

  6. 超表面異質集成二維材料光電成像芯片(申請代碼1選擇F04或F05的下屬代碼)

  面向多維光場感知應用需求,研究對波長、偏振、軌道角動量等光參量探測響應的超表面智能設計方法,以及與二維材料耦合機制;突破大規模光學超表面與二維光電探測器件集成技術,研發多維光場探測高分辨率單片集成成像芯片。

  7. 氮極性氮化鎵基毫米波器件(申請代碼1選擇F04的下屬代碼)

  聚焦基于氮極性氮化鎵材料的外延結構設計與生長、毫米波器件工藝、異質結載流子輸運特性等關鍵問題,開展核心有源區異質結的能帶結構調控、薄膜外延生長中的雜質控制、器件工藝中表/界面缺陷形成及調控、電場對載流子遷移率影響機理等研究,研制高性能氮極性氮化鎵基毫米波器件。

  8. 低維室溫多鐵性半導體材料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A20的下屬代碼)

  針對新一代低維鐵性半導體工作溫度低、多鐵性耦合弱等關鍵瓶頸問題,研究低維半導體中新穎的自旋與電荷極化行為,揭示低維半導體中鐵性產生及強耦合機理,突破弱超交換作用限制,研究低維室溫鐵性半導體材料制備方法,為新型低維半導體器件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支持。

  9. 基于隱私保護的分布式控制與決策的理論與方法(申請代碼1選擇F03的下屬代碼)

  面向無人自主系統隱私保護的客觀需求,研究基于隱私保護的時滯系統穩定性分析、分布式控制、群智協同強化學習及分布式博弈的基礎理論,構建隱私保護下的分布式控制與決策一體化研究框架,為群體智能及信息安全基礎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支撐。

*中國采招網(bidc enter.com.cn)

  10. 類腦智能概率計算器件與架構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4的下屬代碼)

  面向類腦智能科技前沿,開展基于大腦信息處理機制的概率計算理論模型研究;探索適用于概率計算的新材料、新物態;構建概率計算功能器件與相應的技術架構,開展相應技術的功能驗證。

  11. 硅基異質集成高速太赫茲探測器關鍵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面向太赫茲集成電路的發展需求,研究新型肖特基二極管的太赫茲響應增強機理,揭示其與硅基波導電路的高效耦合機制,突破薄膜芯片轉移技術,研制硅基異質集成肖特基二極管太赫茲探測器,為高速大容量太赫茲通信系統提供關鍵器件和支撐。

  12. 光量子神經網絡的物理基礎及應用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A22的下屬代碼)

  面向光量子神經網絡的發展前沿,研究多光子干涉對表達能力的影響,優化代價函數測量方法和參數更新算法,建立更為靈活的網絡結構,提升光量子神經網絡性能,演示光量子神經網絡在數據分類和量子精密測量中的應用。

  13. 基于氮化鎵二維電子氣器件的太赫茲波相位調制與混頻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面向6G太赫茲通信感知技術對有源相控陣芯片的需求,圍繞太赫茲波的相位調制和混頻探測機理,深入研究高電導率氮化鎵二維電子氣材料結構的設計與生長、基于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與肖特基勢壘二極管的幅相調制、混頻和相干陣列集成等關鍵問題,為實現太赫茲有源相控陣芯片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江蘇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ǘ┽槍魇‰娮有畔㈩I域發展需求,開展圖像信息處理、醫學光學及光電成像等相關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復雜空間環境下中低緯電離層多尺度變化特征和空間天氣效應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D04的下屬代碼)

  圍繞電離層/熱層光化學、動力學等耦合機理,融合數值和數據分析,應用數據同化、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研究太陽風暴驅動的電離層/熱層多時空尺度物理過程,重點探究中低緯電離層和熱層不同類型擾動特征和中小尺度結構區域特性,開展電離層、熱層高精度建模預報,服務于北斗精準、連續和實時定位。

  2. 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光電成像及顯示一體化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5的下屬代碼)

  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目標感知與VR/AR高效表示,研究調制照明-探測成像-VR/AR顯示一體化系統智能優化設計方法,探索非視距目標的三維高時空分辨率信息感知,實現光電成像及顯示一體化。

  3. 跨媒體動態場景高質量虛實融合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虛實場景融合不協調、交互難、數據安全威脅的問題,研究多媒體動態元素高質量生成與虛實融合技術,實現虛實融合場景沉浸式體驗;探索跨媒體反饋機制,實現虛實融合場景智能交互與動態更新;研究虛擬偽造數據監測方法,保障虛實融合場景中的數據真實性。實現跨媒體動態場景高質量虛實融合。

  4. 腦組織縱向模量及剪切模量光學彈性成像技術(申請代碼1選擇F05的下屬代碼)

  針對腦組織病變非接觸和高分辨檢測成像需求,開展腦組織縱向模量和剪切模量的光學相干彈性成像研究,探索腦組織受激布里淵彈性成像光能閾值和空耦激勵能量閾值機制,實現腦組織光學多模態彈性高分辨率成像。

  以上研究方向江西省以外的申請人應與江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ㄈ﹪@陜西省電子信息與通信產業發展重大需求,聚焦云計算與未來網絡、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能、微電子與光電子等方向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超輕量高能效片上自學習算法與架構協同設計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4的下屬代碼)

  面向復雜環境下無人系統自主能力提升的需求,研究超輕量自學習算法與高能效片上自學習架構及電路,提出低數據依賴自學習模型參數更新機制、片上推訓多任務一體計算架構、高效存儲帶寬壓縮電路等,完成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設計及其在無人系統上的應用驗證。

  2. 高性能多功能一體化柔性電子器件協同設計(申請代碼1選擇F04的下屬代碼)

  針對智能穿戴裝備對多功能集成柔性電子器件的需求,探索多材料和跨尺度力學計算模擬協同優化方法,研究光固化3D打印新結構,揭示柔性材料對器件性能的影響規律,實現高性能的多維度一體化柔性儲能、傳感、無線充電和熱管理器件。

  3. 多諧振模式協同的超材料電磁增透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1的下屬代碼)

  針對高速飛行器天線系統對高性能電磁透波材料的需求,研究多諧振模式協同的超材料電磁增透技術,揭示大入射角/寬帶電磁增透機理,提出超材料電磁增透設計方法,實現復合材料電磁增透的樣件研制及性能驗證。

  4. 復雜環境下自激式大帶寬可調諧高精度光頻調控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5的下屬代碼)

  圍繞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建設對復雜環境免疫和大帶寬的自主運行光源需求,研究自激式高動態光頻調控機理,構建高精度光學頻率源自動控制的核心技術體系,研制出滿足地基授時系統要求的工程樣機,實現高性能亞赫茲光頻信號源。

  5. 自動駕駛的車路云協同計算方法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2的下屬代碼)

  針對不同地形地貌下的自動駕駛任務時空特性,構建支持多駕駛場景的車路云協同計算信息模型與集成架構,揭示車路云協同計算的要素耦合機理和運行機制,研究低時延、高并發車路云協同計算與任務調度技術,開展非典型場景的大規模測試與驗證。

  6. 空間應用太赫茲芯片模組跨尺度融合機理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F04的下屬代碼)

  針對大容量、高速率空間通信對太赫茲全固態芯片與模組的需求,揭示半導體器件在太赫茲頻段下載流子輸運機理和納米溝道調制機制,研究芯片微米尺度互連傳輸機理和多功能高密度集成多模態調控理論,構建太赫茲收發前端跨尺度三維集成融合體系。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陜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六、人口與健康領域

 ?。ㄒ唬﹪@江蘇省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需要,面向現代醫學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重大需求,針對藥物先導化合物、在體類器官構建、病毒性疾病免疫失衡機制等方面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基于臨床樣本的抗糖尿病足潛在新靶點發現及新穎藥物先導化合物設計、合成與優化(申請代碼1選擇H34的下屬代碼)

  利用臨床樣本,采用多學科技術手段,鑒定糖尿病足發生發展的核心蛋白,開展相應病理機制研究,發現抗糖尿病足潛在新靶點,并針對新靶點開展藥物先導化合物設計、合成與優化。

  2. 鼠人源化類器官構建與器官發育穩態調控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12的下屬代碼)

  以人源干細胞和人體組織構建的類器官為基礎,結合小鼠免疫系統人源化等技術,建立具備免疫、代謝、循環等復雜組織微環境與生理構造的在體類器官,解析其發育過程中的關鍵機制,揭示體內生理穩態、疾病發生發展與人源類器官發育關鍵過程之間的動態關聯,為系統組織器官的構建提供創新技術與理論支持。

  3. 病毒感染免疫失衡機制及干預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C08的下屬代碼)

  以重大病毒性疾病為研究對象,借助類器官、動物模型及臨床標本等,探索病毒感染對機體免疫系統的影響,揭示抗病毒免疫及免疫失衡導致機體損傷的機制;設計并發現新型免疫干預抗病毒候選藥物,為開發病毒性疾病新型干預策略奠定基礎。

  4. 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苦味類中藥功效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2的下屬代碼)

  針對臨床多發的炎癥性疾病,選取具有清熱解毒、降氣化痰、行氣止痛等功效的苦味類中藥,運用多學科方法與技術建立與功效對應的藥效評價模型,闡明苦味類中藥的功效物質基礎,揭示其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免疫調節靶點及作用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原創新藥候選物的發現及成藥性研究。

  5. 局部放射損傷早期精準評估和修復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29的下屬代碼)

  圍繞局部放射損傷診治重點和難點,基于智能響應性成像探針等技術,探索建立局部放射損傷程度、病灶范圍及輻照劑量早期精準評估的新體系,研究靶向局部放射損傷重點細胞和組織微環境早期干預與修復的方法及機制,取得局部放射損傷診治的關鍵性突破。

  6. 孤獨癥或青少年情緒障礙核心癥狀的神經環路機制(申請代碼1選擇H09或H10的下屬代碼)

  聚焦孤獨癥或青少年情緒障礙,通過構建和運用動物模型,解析上述疾病核心癥狀的神經環路基礎,探究遺傳變異等因素導致相關疾病核心癥狀的分子細胞機制,研發新的藥物和物理干預策略,為相關疾病的干預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7. 疾病過程中間充質干細胞與組織微環境互作及演變(申請代碼1選擇C12的下屬代碼)

  針對組織免疫穩態的維持機理,聚焦間充質干細胞參與組織免疫穩態的細胞互作特征,闡明其穩態失衡影響肺/肝纖維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心臟疾病等重大慢病發生發展的關鍵環節,揭示細胞互作及演變過程中的分子機制,探索相關重大慢病治療的新方法。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江蘇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合作申請。

 ?。ǘ┝⒆汴兾魇∪丝谂c健康領域發展需求,針對重大疾病、罕見病和地區高發病等的發病機制、精準診療以及秦藥開發利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

  重點支持項目

  研究方向:

  1. 標準化異種肝臟移植模型構建和長期存活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3的下屬代碼)

  基于基因編輯技術,建立標準化異種輔助性和原位肝臟移植大動物模型,評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究引發異種肝臟移植生理兼容、免疫排斥、凝血紊亂、炎癥損傷等病理進程的分子機制,尋找潛在的干預靶點,制定有效的干預策略,延長移植物和受體的功能存活時間。

  2. 陜產特色藥食兩用秦藥的功效物質解析與品質形成機制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32的下屬代碼)

  選擇2~3種陜西特色藥食兩用秦藥為重點研究對象,明確其主要功效成分群與質量標志物,解析優良品質形成機制,揭示功效成分的相關作用機理,挖掘非藥用部位資源的綜合利用價值,為藥食兩用秦藥高品質資源保障與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3. 蒿屬植物揮發性物質引發過敏性鼻炎的機制與中藥抗過敏活性分子發現(申請代碼1選擇H32的下屬代碼)

  針對陜北地區蒿屬植物致過敏性鼻炎高發的突出問題,開展蒿屬植物揮發性過敏物篩選分析鑒定與致敏性評價,闡明其導致過敏性鼻炎的作用機制;建立基于靶標的抗過敏活性成分高效篩選方法,發現抗過敏中藥活性分子并揭示其作用機制,為過敏性鼻炎治療候選藥物研究奠定基礎。

  4. 神經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精準診療策略研究(申請代碼1選擇H09的下屬代碼)

  針對神經免疫性疾病機制不清、輔助診斷方法和靶向藥物缺乏的問題,結合臨床資源和動物模型,揭示神經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潛在干預靶點;利用臨床隊列和生物樣本庫,建立即時性自身抗體檢測新技術,篩選疾病預警、進展、療效評估的生物標志物,為神經免疫性疾病的精準診療提供依據。

  以上研究方向鼓勵申請人與陜西省內具有一定研究實力和研究條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或企業開展合作研究。

  七、申請要求

 ?。ㄒ唬┥暾埲藯l件。

  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ǘ┫揄椛暾堃幎?。

  執行《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申請規定”中限項申請規定的相關要求。

  八、申請注意事項

  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并執行本項目指南、《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和《關于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中相關要求。

  1.本聯合基金項目采取無紙化申請。申請書提交時間為2024年4月15日至4月18日16時。

  2.本聯合基金面向全國,公平競爭。對于合作研究項目,應當在申請書中明確合作各方的合作內容、主要分工等。重點支持項目合作研究單位的數量不得超過2個。

  3.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

  4.申請人登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簡稱信息系統),采用在線方式撰寫申請書。沒有信息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

  5.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聯合基金項目”,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附注說明”選擇“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申請代碼 1”應按照本聯合基金項目指南要求選擇,“申請代碼 2”根據項目研究領域自主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領域信息”根據項目研究領域選擇相應的領域名稱,如“生物與農業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根據項目研究方向選擇相應的方向名稱,如“1. 酸性多糖生物合成與結構修飾調控機制研究”,研究期限應填寫“2025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6.申請項目應當符合本項目指南的資助范圍與要求。申請人按照項目申請書的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聯合基金項目相關的國家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系。

  7.資助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發表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軟件、專利、獲獎及成果報道等,應當注明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資助和項目批準號或做有關說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江蘇、江西、陜西等省份共同促進項目數據共享和研究成果在當地推廣和應用。

  聯系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與政策局

  聯系人:李志蘭 劉 權

  電 話:010-********查看詳情,********查看詳情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聯系人:范 軍 酈雅芳

  電 話:025-********查看詳情

  江西省科學技術廳

  聯系人:王志強 顏 翔

  電 話:0791-********查看詳情,********查看詳情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

  聯系人:張 杲 高 云

電 話:029-********查看詳情,********查看詳情

科研院聯系人:黎湘旭

********查看詳情

科學研究院

2024年3月20日

文件下載







偷拍区图片区小说区激情,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男女嘿咻嘿咻X0X0动态图,2021日产乱码艾草